您的位置: 首页 >> 儿科疾病

小孩打针吃糖并不解痛舒缓恐惧

发布时间:2018-01-24 14:00:54  来源:   阅读:0

  太平洋亲子网相册

  据新华社电 婴儿需要打针的时候,不少人往往喂其一小口糖水,希望以此缓解疼痛,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,对婴儿脑电波的监测显示糖水并没有实际的止痛功效。

  研究者说,糖水只起到安抚婴儿并转移其注意力的作用,但并不能将糖水作为婴儿的止痛药。在打针的时候抚慰婴儿或是哺乳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。

  宝宝打针恐惧舒缓策略

  大部分宝宝都怕打针,到了医院又哭又闹,弄得爸爸妈妈心烦意乱。长长的针头刺入宝宝娇嫩的肌肤,更是刺进了父母的心里。宝宝打针,更多地牵动着父母关爱的神经,体验着复杂的情感。

  宝宝为什么怕打针

  1.肌体对外界刺激的自然反应。

  出于人体自我保护目的,当外部刺激进入肌体立即会引起人体的一种不舒适的感觉,从而引发一系列反应。对于宝宝来说,这种体验是非常不愉快的,所以他总是想尽办法,如嚎啕大哭、手舞足蹈等等阻挠打针。害怕打针,实质上是再自然不过的人的本能反应了。

  2.医院陌生的场景激发了宝宝的恐惧心理。

  人对于不熟悉的事物通常抱有一种恐惧、害怕的心理。在医院这一陌生的场景中,戴着口罩、穿着白大褂的医生,各式各样的针管、仪器,和我们日常的生活 场景有很大的差异。无论多么胆大的宝宝,到了陌生环境,行为也会变得谨小慎微。有时,父母和宝宝在家里事先讲好了不怕打针不哭,但是到医院就是不行。这不能怪宝宝,是医院本身的氛围带来了宝宝的恐惧。

  3.不恰当教育方式的强化。

  有些父母常这样吓唬宝宝:“再不听话,就让医生给你打针!”这样一来,宝宝已有的感觉在语言营造的情境中又一次被不恰当地强化和放大,本来并非不可忍受的感觉变得难以承受了。

  4.成人紧张心理的传递。

  往往在宝宝还没有打针时,父母就开始担心宝宝是不是能够忍受得住。这种紧张无意识就能够传递给宝宝,从而造成宝宝紧张的心理。

  各方面的压力聚集在一起,远远超过了宝宝所能承受的心理底限。他需要释放,但他还不会像成人那样运用各种解压的手段,只能通过本能方式――哭闹、折腾来消除压力了。

  其他热点文章链接:

  
长江鱼致性早熟,如何识别污染鱼

  
大争议!看电视会到底会不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?

  
神奇袋鼠疗法 妈妈抚摸2小时救活“死婴”

  
宝宝秋季“防病”的10大注意

  
旅游、看电影、宅在家?2010中秋国庆放假安排

标签: